学校课程设置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差异。
基于学科逻辑体系,学校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让学生不仅懂得课程的知识点,更要关注学科知识的内涵,了解学科对其成长的意义,使学科成为自己与社会相联系的重要纽带,掌握由学科知识支撑起来的间接经验。
基于社会生活统合,学校实施地方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强化实践性、体验性、选择性,促进学生认识家乡,涵养家国情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基于特色资源优势,学校开发并实施校本课程,关注学生面对真实世界时的真实体验和直接经验,帮助学生获得对世界完整的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
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不断实施与完善,让学校的“种子课程”落地落实,使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体现学生学习的社会意义,让学生感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社会即学校”。
课程教学——学校倡导“多感官通道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重视为学生提供自身的主动活动进行建构性学习的机会,在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方式、评价学习结果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应用多种类型的教育刺激,激活学生多种感官,创设宽松的氛围,组织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自主操作性的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依托学校“5Y”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立足学校本位、学生本位,尊重教育规律,重视本土文化,把握社会脉动,丰富教学内涵,鼓励多元参与,学校设计了《重庆北路小学“种子课程”规划》,通过“育德种子”和“启智种子”两大模块,为学生播下敦品种子、笃行种子、学能种子、艺术种子、科学种子、健体种子、自护种子、自理种子、自乐种子等,通过“种子课程”的不断开发、实施与完善,让教育和学习回归生活,体现学生学习的社会意义。
在上海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绿色指标测试中,学生的学业成绩表现优异,各项绿色指标指数均高于或等于市、区指数,特别在睡眠、作业、补课、个体均衡度等四项指标上表现尤为突出,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课后服务——满足学生、家长的实际需求,丰富学生课后活动,拓展学生综合活动的时空,让学生每天都有尽情释放、参与兴趣活动、快乐学习体验的机会。从2021年2月起学校全面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探索多样化活动方式,增强综合活动吸引力,实现让“每一位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愿景。
周一为全校性“快乐30分”,小班化开展“重庆森林玩玩乐”校本自主拓展课程,有意识地把“玩”与“学”相结合,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培养学生习得的能力。
周二至周四为学生在校完成作业、参加素质教育活动:低年级学生为可以在校做的口头作业、体验作业,开展阅读、游戏等活动;中高年级学生主要为做作业;整合学校体育、艺术、科技等特色项目,开展提高型兴趣拓展,社团内容包括(含学校购买服务):书法、国画、儿童画、篆刻、主持演讲、合唱、朗诵、空灵鼓、儿童舞、街舞、武术、咏春、舞龙舞狮、国际象棋、头脑奥林匹克、机器人、乐高编程、英语口语、红读、心理、红十字等。
周五为全校性“快乐活动日”,开展“生活技能”校本限定拓展课程,采用小班化教学,让每个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空间和时间,能够从容应对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更好地适应社会未来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