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一扇“门”——2013学年度“零起点”工作总结
发布日期:2014-12-25 11:38:09   作者:   

为全面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评价》(沪教委[2013]59号)精神,学校在推进小学一、二年级“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工作一年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做好宣传,明确要求

学校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层层发动,全面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开展。

1、学校:召开全体教师会议,统一思想认识,有效执行该项工作;组织了专题行政会议,学习、研究此项工作。

2、教研组:开展《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小学阶段实施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工作的评价》(沪教委[2013]59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文件的专题学习,进一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

3、教师:参加各教研组组织的专题学习;召开全体一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强调“零起点工作的重要性,要求有效执行,并注意积累实践经验,撰写相关的教学案例。

4、家长:召开一年级家长会,组织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家长宣传该工作的相关精神,介绍学校此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发放家长问卷,进行个别访谈,征询对零起点工作的改进意见。

二、改变教法,高效学习

在课堂实践中,学校倡导多感官通道教学。在课堂上,教师重视为学生提供自身主动活动,进行建构性学习的机会。在一年级的创设教学情境、呈现教学内容、安排学习方式、评价学习结果等教学活动组织上,特别强调应用多种类型的教育刺激,激活学生的多种感官,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组织具有挑战性的解决问题活动,让刚进入小学起步阶段的孩子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到自主操作性的活动,提高教与学的效能。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借助板书、教具、色彩、符号、学具和肢体语言等刺激视觉,让学生充分地看;借助讲解、对话、讨论、辩论、诵读和自言自语等刺激听觉,让学生充分地听;借助写、画、实验、手势、变姿和换位等刺激动觉,让学生充分地动……有效地运用多媒体、黑板、音像、文字、教具和教师的表情、手势、姿态、服饰等多种媒介,让年龄尚幼的学生动眼看一看、动耳听一听、动脑想一想、动手做一做、动口说一说,积极调动脑的不同区域进行协同加工,提高认知加工效率,促进他们语言和思维的飞速发展,让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留下深刻印象,体验成功的愉悦,使学生真正成为认知的主体、学习的主人!

如在语文识字教学时,让一年级的学生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用嘴巴去说,用手去做、用脑子去想,多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识字的方法规律,根据学习情况,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联想法、猜字谜、编儿歌、做动作……”等方法有机渗透,引导学生发现、总结、运用,信息大量地、潜移默化地存贮进学生的大脑之中,从多方面形成联系,提高了学习效率,识字教学的有效性得以充分体现。

又如数学准备期的内容《掷双色片》,主要让学生巩固对个数的认识和表达,为后面学习10以内数的分与合打基础。而双色片这一教具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陌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先通过“掷硬币”游戏,让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硬币出发,为认识双色小圆片无形中降低了难度。这样,帮助学生加深了对新事物或者较为抽象的学具的认识,学生在课堂中就能更好地明白老师提问的关键和引导的方向。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被吸引了过来,更能保证课堂教学效果。

三、学会自护,适应校园

本着遵循教育规律和一年级新生的认知水平为原则,同时为帮助一年级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学校有目的地选取《上海市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低年级)》教材中的四个内容,在学习准备期开展了教育实践。

1、实施安排

模块

教学安排

名称

教学内容

责任教师

在学校

午会

正确使用文具

知道尖角的小刀、削好的铅笔、三角尺等的危害;懂得被尖物等刺伤,要及时治疗

班主任

基础型课程

——品德与社会

校园“九不”

了解在楼道里不宜做的行为;懂得在许可后方能离开学校

品社教师

基础型课程

——体育与健身

安全参加体育活动

了解参加体育活动时的正确着装;知道在老师指导下进行项目练习;懂得在活动前、活动中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时告知老师

体育教师

在社区

午会

小心猫狗伤害

了解流浪猫狗的危害,不逗玩、不饲养;懂得被猫狗抓伤或咬伤,要及时救治

班主任

2、实施策略

⑴、趣味性

刚踏入校园的一年级新生,对校园生活是陌生的,有一定的不适应性,选取《上海市小学生公共安全行为指南(低年级)》教材中“在学校”模块中“正确使用文具”、“校园‘九不’”和“安全参加体育活动”这三个内容,通过观察生动、形象的图画(卡通),阅读简洁的文字,观看视频、音像资料等方式,使一年级新生能够应对校园生活中的囧境,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提高公共安全的意识,提升自护自救的能力。

⑵、互动性

选取“在社区”模块中“小心猫狗伤害”这一内容,是因为在社区中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而流浪猫狗的出现频率也在不断增加,这些情况与一年级新生的日常生活相关,便于老师、家长共同指导,使《公共安全行为指南》的课堂教育延伸到家庭和社会,有利于巩固课堂上的安全知识。

3、实施成效

通过《公共安全行为指南》的教育,不仅让刚刚进入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自我保护,养成健康、快乐生活的风尚,更是健全他们的身心和品质。

四、改变评价,快乐学习

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评价中,注重激励和导向作用,达到减负、提质、创新。

1、评价要求

⑴、把评价建立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依据课程标准和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合理设计评价目标、评价内容与评价方式。

⑵、采用等第制和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评价结果采用等第表达,并结合一年级学生个体学习情况,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知识理解、学习能力等方面选择若干要素进行评语描述,真正提高评价的科学性。

⑶、注重评价结果对学生的促进作用。明确基于课程标准的评价在于发现一年级学生在目标达成过程中的差距,进而调整教育教学方案或向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促进学生的学习。

2、评价方法

⑴、即时性激励

在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中,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加小奖品(五角星、粘纸、表扬信等小朋友喜爱的形式),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予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表扬,使其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投入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

⑵、过程性积累

一年级在“学习准备期”阶段,对学生在学习准备期内的表现予以评价。从“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态度的考查、学科知识的理解、学习能力的提高”等方面及时、明确、有针对地反馈评价结果,提高评价的科学性,实现对学生的精准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并采取有效措施改进教学,让学生在活动、实践中获得成就感,培养自信心。

⑶、总结性评价

在学期结束之际,为了鼓励在各方面取得进步的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A、展示性评价:开展家长开放日活动,邀请一年级家长走进学校听课,向家长展现近一学期以来,孩子在校状态。与教师面对面交流,肯定孩子的进步,对不足之处提出建议与辅导方法。

B、总结性评价: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从不同的行为习惯养成角度出发,由教师、家长、学生在学生的成长记录册上对学业成绩、学习表现、学习动力等各方面的表现予以个性化的评价,激励学生进一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

3、评价优势

⑴、全面性

评价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而且还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知识与技能的评价做到量和质的评价有机结合,以此来克服单纯根据测试等带来的片面性。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评价,注重对学生的科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情感体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

⑵、功能性

注重发挥评价的教育、诊断、激励等功能。在评价中,重视学生的学习态度的转变、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情况、重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动手实践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评价不断激励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让学生不断尝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并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

⑶、多元性

在评价中,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通过学生自我评价,给学生提供进行自我评价的机会,促使其对自己学习过程进行回顾、反思,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自信心;通过相互评价,起到相互学习、相互激励、相互提高的目的。同时,家长参与评价,实现在评价过程中家校间的双向互动与沟通。

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上海市黄浦区重庆北路小学

地址:上海市大沽路262号 电话:021-63277414

技术支持:上海时光基业软件有限公司

    沪ICP备15052465号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4441号